四川能讀休閑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的中職學校有:南充外國語中等專業學校、三臺縣文武職業技術學校、成都市武侯區亞細亞職業學校、江油市職業中學校、成都科華職業技術學校等中職學校。
一、四川能讀休閑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的中職學校名單匯總
序號 | 中職學校名稱 |
1 | 南充外國語中等專業學校 |
2 | 三臺縣文武職業技術學校 |
3 | 成都市武侯區亞細亞職業學校 |
4 | 江油市職業中學校 |
5 | 成都科華職業技術學校 |
二、四川能讀休閑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的部分中職學校簡介
1、南充外國語中等專業學校
四川省南充外國語中等專業學校學校概況
我校是1994年經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1994]165號)批準成立的一所中等專業學校,位于南充市順慶區瀠康南路526號,占地面積150畝,綠化面積近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8.2萬平方米,其中教學及教學輔助用房4.5萬平方米,生活用房2.8萬平方米,實訓場地0.9萬平方米,運動場地2.1 萬平方米;實驗實訓設備總值3000余萬元;現有總資產1.8億元。教職工280多人,全日制在校生近6000人。
我校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努力提高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產業結構調整的能力,與南充市改造提升汽車汽配、絲紡服裝、輕工食品等傳統優勢產業和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緊密對接,開設了商務英語、商務日語、汽車運用與維修、鐵道運輸管理、學前教育、石油類專業、計算機及應用、服裝設計與工藝、旅游服務與管理等十多個專業(其中商務英語、學前教育為市級重點專業),已初步形成外語、鐵路運輸、學前教育3個專業群。由于開設專業對接社會需求,學校生源良好,近5年年均招生2500人以上。
四川省南充外國語中等專業學校領導關懷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王金祥親臨學校視察。國家政協副主席厲無畏接見學校校長,要求把握機遇,辦高水平的職業教育。省政協主席陶武先、省人大副主任敬中春、省政府副省長陳文光、省政協副主席曾平江帶領各市、州、縣的書記、市長、縣長共240余人曾來校參觀視察。教育部官員、省教育廳巡視員姜樹林、市委書記劉宏建、市人大主任高先海、市長向東、市委秘書長劉彬、市政協副主席馮慶煜先后來校視察指導工作;市教育局局長雷國林率領市轄三區六縣80余名教育行政部門領導、中職學校校長在我校召開校園建設現場會,對學校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四川省南充外國語中等專業學校辦學成果
我校是南充市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在18年的辦學歷程中,先后與四川外語學院、四川大學、西華師范大學等高校聯合辦學,為社會培養輸送了3萬多名實用型專業技能人才,積累了豐富的中職、高職辦學經驗,形成了先進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得到社會和企業的廣泛認可。日本世川和平財團和日本 AFS協會到校考察,開展畢業生赴日研修合作,已有500多名學生先后到日本、美國、英國、南非、俄羅斯、韓國等國留學、就業,出國學生的年薪大都在十萬元人民幣以上。學校積極開展勞務培訓,先后完成了省市農勞辦、勞務辦等部門下達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溫暖工程李兆基基金百萬農民培訓”、“川妹子(酒店服務)”四川省勞務品牌培訓等項目,近八年,共培訓輸出勞務人員19700多人,其中,出國勞務人員4520人次,取得良好社會效益,被省、市政府命名為“四川省勞務開發培訓基地”、“四川省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基地”,先后獲得 “四川省社會力量辦學先進集體”、“四川省勞務開發先進集體”、“南充市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南充市文明單位”等近60多個榮譽稱號。
四川省南充外國語中等專業學校師資隊伍
我校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按照教育部確定的師生比例核定教師編制,堅持校內培養與校外引進并重、專職和兼職相結合的原則,積極擴大教師數量,優化師資隊伍結構,提高教師的師德品質和教學水平。現有專兼職教師220多人,其中26人具有高等學校教師資格,市區級學科帶頭人3人。教師隊伍專業結構合理,具有中級、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的教師106人,占教師總數的48%;專業課教師143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65%;雙師型教師88人,占專任專業課教師總數的60%。
四川省南充外國語中等專業學校教學質量
我校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突出職業道德教育和職業技能培養,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提高其就業創業能力。學校實行工學結合、訂單培養,先后與成都鐵路局、深圳愛普生有限公司、西南石油局等100多家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為企業定向培養實用技能人才。在教學內容上注重面向職業崗位群優化知識結構和課程體系,注重與產業結構、職業崗位和職業資格證書的對接,注重對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和繼續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學方法上注重理實一體化,加強實踐和實訓教學環節,突出“做中學、做中教”的職業教育教學特色。學校教學管理規范,教風好,學風正,學生的基本素質、職業技能水平不斷提高。李曉瑤、王伍達等8名學生參加2011年中央電視臺語言技能大賽獲得金獎。近兩屆畢業生雙證書獲取率95%以上,應屆畢業生一次就業率98%以上。
四川省南充外國語中等專業學校發展前景
我校制定了《四川省南充外國語學校中長期發展規劃(2010—2020)》,力爭用十年左右時間,穩步邁上三個臺階。第一個臺階:到2012年,學校的專業布局基本合理、實訓基地技術裝備和功能全面提升,學歷教育和社會培訓達到一定的規模,完成省級示范性職業學校的建設任務;第二個臺階:到2015年,建成川東北一流、省內知名的中等職業學校;第三個臺階:到2020年,建成具有鮮明職業教育特色、辦學實力雄厚的高職院校。
2、三臺縣文武職業技術學校
三臺縣文武職業技術學校辦學理念
與時俱進的三臺文武學校是經教育行政部門批準建立的一所以文為主,以武為特色,于小學、初中、中專為一體的多功能學校。我校創建于1994年初,到現在已經歷經了17個年頭,17個春秋孕育了三臺文武校無限的希望與夢想,17年的風風雨雨,成就了三臺文武校無限的光榮與輝煌。
三臺縣文武職業技術學校發展歷程
三臺文武校的前身為三臺縣武術學校,始建于1994年初。從建校至今,學校經歷了曲折的、充滿神奇色彩的艱苦歷程。學校原為武術館,最初學生僅有幾人,再慢慢增加為十多人,最多的時候也就只有幾十人,而且只能學武術,無法上文化課。加之,武術館設在三臺神州賓館內,條件十分簡陋,許多家長不放心將學生送來學校,學校曾多次陷入運轉困境,甚至瀕臨倒閉的危機。為了挽救學校,陳乙文董事長如集校領導班子經反復研究決定:走品牌之路,追求品牌效益。一是,學校總教練親自帶隊訓練,組隊參加了一系列的比賽。于2003年一舉創下了三項吉尼斯世界紀錄。參賽運動員分別以側空翻1051次,頭頂翻822次,朝天蹬站立 8小時的優異成績被世界吉尼斯總部評為“中國十佳絕技絕活”。并被湖南衛視、浙江衛視、旅游衛視等電視臺采訪。師生五進中央電視臺,六進湖南衛視。二是,克服困難,創造條件得到了廣化小學,長坪初中的大力支持,解決了學生學習文化的難題。三是,學校多方籌集資金近2000萬元,經縣委縣府批準,在三射路口動工興建了現在的教學樓,學生公寓,食堂,練功廳等。從此,學生學文習武均在本校,真正體現了我校以文為主,以武為特色的辦學特色。
三臺縣文武職業技術學校辦學效益
我校是全國先進學校,以儒學教育思想為指導,倡導“恭、謙、禮、義”的德育教育,秉承“禮儀、仁義、忠信、儉智”校風,堅持以縣教育局部署的“重學習、強隊伍;重常規,提質量;重創新,促發展”的工作思路,以“學文習武,塑造美麗人生;神功絕技,鑄就武術英才”為辦學目標,取得了顯著的辦學效益和社會效益。近年來,我校培養了萬余名學生,其中國家一、二級運動員數百名,近千人取得了中華武術段位,師生五近中央電視臺,六進湖南衛視,于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臺灣等多個國家、地區進行了九十多次武術文化交流,接受了中外90余家媒體上百次的專訪和報道。學校榮獲市級以上團體獎九十多次,師生個人獲獎1000多人次,創吉尼斯世界記錄10項。2004年被市教育局評為“先進集體”,2008年被省民政廳評為“5.12抗震救災先進社會組織”,2009年被省民政廳評為“誠信與自律建設先進單位”……董事長陳乙文被評為四川省十大孝子、四川省自強模范,校長兼總教練段啟林獲世界功夫金獎和著名世界武術家光榮稱號,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國群眾喜愛的社會體育輔導員。
三臺縣文武職業技術學校管理特色
管理是管理學校正常運作的命脈,好的管理才能出好的質量。我校管理層在十余年的摸爬滾打中,采取如下一些管理方略:
1.“三分”管理:即分層、分部、分線管理。所謂分層,即分決策層、指揮層和執行層。校委會、校長為決策層,主任、部門負責人為指揮層,基層教職工為執行和操作層。所謂分部,即分文教部、武訓部、后勤部、環保部四部管理。所謂分線,即從宏觀上分德育線、教學線、后勤線,每一線又設有若干崗位,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2.“目標—過程—結果”管理:學校有總體目標,部門有部門目標,個人有個人目標。校長責成各部門按期達到各自目標。不僅強調結果,而且重視過程;不僅要求目標超前,科學可行,而且看重目標的過程,要手段實用,保證質量。
3.制度管理。學校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所制定的制度操作性強,貼近實際,涵蓋獎懲、末位淘汰,富有激勵性。制度下有專人負責督辦,檢查制度的執行落實,做到“人不管人,制度管人”。
4.民主與自主管理。學校建立議事制度,即重大決策,召開校委會和校董事會,群策群力,討論通過。自主管理主要是發揮共青團、少先隊、學生會等學生群團組織的作用,引導學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
5.封閉式準軍事化管理。為加強對未成年人保護,同時對家長負責,學生全部寄宿,封閉式管理,開放式教學;同時模仿軍校模式和軍人作風,拿出日常管理細則,對學生提出嚴厲的管理要求。
6、協同普教,德藝雙修,傾力轉化后進學生。三臺文武校之所以有著強大的生命力,生源不斷增加,并非全部靠武術,其根本原因,是我校文武并進,德藝雙修,轉化后進學生成效顯著。近年來,我校轉化提升了許多父母無法管教及學期中途轉學來的雙差生,為維護社會穩定和構建和諧社會作出了貢獻,受到了家長、社會的認可和稱頌。我們轉化后進生、問題學生的主要措施有:
①、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德育為首,以教學為中心,實施成功教育、平等教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校建立了每個學生的成長檔案,充分了解每個學生家庭情況,學習狀況,特長及信息、行為習慣等,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樹立每個學生都是“寶”的意識。俗話說“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教師不斷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力,發揮其特長,每月對學生進行“校園六星”(德育之星,學習之星,文明禮儀之星,學習進步之星,武術之星,學生干部之星)評選。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自己的成功感和榮譽感。
②、規范行為習慣。由經驗豐富的專職教練負責武術訓練,同學生同吃同住、同學、同練、同娛樂,千方百計,想方設法幫助學生改正缺點、錯誤,實行“盯、抓、管、查”的辦法。即盯到每個學生,抓住不良言行,管到每件小事,查驗訓練結果,同文化課老師一道進行“三養成”(三養成: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素養,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的學習方法),“四技術”(四技術:使學生準確掌握閱讀、書寫、計算、背誦技巧),“五能力”(五能力:使學生具備敏銳細致的觀察能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快速持久的記憶力、堅韌頑強的意志力、獨立生活的自理能力)的教育訓練。對學生既是“管”,更重要的是疏導。從小事抓起,讓學生學會吃飯,學會睡覺,學會洗澡,學會處事,學會學習等等。
③、充分利用我校的武術優勢資源,堅持每天早晚課余時間、雙休日上午、暑假一個月、寒假一周對學生進行分組武術訓練,武訓讓學生體質得以提升,意志經受磨練,潛能得以激發,氣血達致順暢、心態充滿陽光,為他們的進步和升華提供了身體及心理條件。
④、高度重視武德教育“未曾學藝先學禮,未曾習武先習德”,我校抓住了少年兒童崇尚中華武德,學習中華武術的契機,運用中華武術的獨特魅力與高尚武德在少年兒童的武術教學中狠抓武德教育。我校結合傳統的武德內容,參照國家中小學德育工作遠程,將武德內涵概括為:遵紀守法,健體強身,明禮誠信,德才兼備,揚善懲惡,報效祖國。在學校武術訓練部具體指導下,教練員把武德武風,意志品質,行為規范,法制教育貫徹滲透到武術和散打教學訓練的各個環節。教育學生要把習武和發揚祖國燦爛文化,熱愛祖國聯系起來,培養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學生要以禮待人,不倚強凌弱,不持武傷人,對危害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壞人壞事,要敢說敢管,見義勇為,要刻苦練功磨練堅強意志。做一個文武雙全對社會有用的人。由于我校強化武德,使武德教育深入人心,效果非常明顯,學生遵紀守法,明禮誠信,重情重義,尊敬師長,樂于助人。受到家長和社會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