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能讀法學專業的中職學校有:南部縣職業技術學校、綿陽廣播電視大學、內江廣播電視大學等中職學校。
一、四川能讀法學專業的中職學校名單匯總
序號 | 中職學校名稱 |
1 | 南部縣職業技術學校 |
2 | 綿陽廣播電視大學 |
3 | 內江廣播電視大學 |
二、四川能讀法學專業的部分中職學校簡介
1、南部縣職業技術學校
南部縣職業技術學校概況
南部縣第三中學(南部縣職業技術學校)地處國道“212”與省道“101”交匯處,占地170畝,兩個校區,91個教學班,在校學生5973人,教職員工258人。
學校始建于1977年,校名為“南部縣南隆區初級中學”,1979年首屆招收初、高中各兩個班,至1994年一直維持12個班的辦學規模。
南部縣職業技術學校榮譽
1993年經省教廳批準更名為“南部縣凌云職業高級中學”,直至2002年辦學規模不足千人,其中1992年停止普高招生(2000年恢復),1999年停止初中招生(2000年恢復);2002年11月縣委、政府決定將南部縣凌云職業高級中學更名為南部縣第三中學并保留原職中牌子,2007年2月南部縣第三中學成功創建為“南充市示范高中”,2006年11月經省教廳批準將南部縣凌云職業高級中學更名為“南部縣職業技術學校”并于2010年10月創建為“四川省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其間分別于2006年、2009年成功創建為“南充市文明單位”、“四川省衛生先進單位”。
近幾年南部三中發展迅猛,完成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蛻變,實現了高考本科上線人數連續5年翻番(2010年己達251人,位居全縣第三名)、初中教學質量連續4年獲南部縣綜合評估一等獎;50余教師參加市縣課堂競教、專業技能操作競賽一等獎。
南部縣職業技術學校展望
未來的南部三中將致力于內涵發展,借高、初中課改之機大力踐行教學改革,使教育教學質量再次躍進;力爭三年內邁入“國重”行列;盡快完成本部標準運動場、學生公寓、教學綜合樓、實訓樓建設,全面啟動二校區建設。
我們將集全校之智,舉全校之力,迅速將學校打造成響譽省內的綜合高中。
2、內江廣播電視大學
內江廣播電視大學簡介
內江廣播電視大學教學設備齊全,師資力量雄厚,辦學質量優良。內江電大擁有威遠分校、隆昌分校、資中分校 ,2009年有在校生2000余人。建校25年來,內江電大培養了30000余名本專科、 中專畢業生。其中大部分都成為了單位的業務骨干。有3000多人獲得了中級以上技術職稱,有100多人擔任了縣處級以上干部。為國家培養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深受社會贊譽合格人才。
內江電大執行中央電大、四川電大統一的教學計劃,大綱、教材,采取面授和收視、收聽音像教材、網上教學等手段。實行分級辦學、分級管理、分級負責的辦學體制,獨具教育資源共享,開放辦學的特色。電大以服務基層、農村、邊遠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為辦學宗旨,以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應用型、職 業型、復合型專門人才為目標。
內江電大面臨又一新的機遇與挑戰 ,我們將繼續深化改革,開拓創新,不斷探索多層次、多形式、多規格辦學的辦學模式,以開放的姿態迎接新的挑戰,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內江廣播電視大學辦學特色
內江電大建校25年來,培養了三萬余名本科、專科、中專畢業生。其中大部分都成了單位的業務骨干,有3000多人獲得了中級以上技術職稱,有100多人擔任了縣級以上干部。電大畢業生在內江市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中已成為一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信得過”的生力軍。
內江電大自1979年創辦以來,在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重視、關懷下,得到了快速、健康的發展。在內江實施大眾高等教育、促進學習型社會形成、構建終身教育體系中發揮了主力軍的骨干作用,并形成了自己突出的辦學優勢和顯著的特色。
內江廣播電視大學辦學形式
內江電大辦學的第一個優勢和特色是堅持“兩個適應”的辦學指導思想,即堅持適應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適應學習者對學習的需求的辦學指導思想。內江電大實行多種招生辦學形式。
為適應社會人才培養的需要和學習者對學習的需要,學校現開設本科、專科、中專三種學歷教育層次,實行五種招生辦學形式:一是高中起點普通高職、對口高職專科學歷教育;
二是初中起點五年制普通專科學歷教育;
三是中央電大與國家重點普通高校聯辦免試入學的“開放教育”專科、本科學歷教育;
四是成人專科、成人專升本學歷教育;
五是電視中專學歷教育。
內江電大開設的專業多且設置靈活。如本科、專科學歷教育層次中,常年開設理、工、醫、文、法、經濟、管理、教育等八大學科30多個專業,并能根據中央電大統設專業、科類教學計劃派生出適合內江市需要的新專業。另外,該校還能隨時舉辦社會需要的各類崗位培訓,繼續教育等各類非學歷教育,包括大規模社會化培訓和再就業培訓。